最全汇总!自考改革都改了什么?
自考作为受众最广、影响最广泛的继续教育形式,更是迎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变化,让我们窥见,未来的自考乃至整个继续教育领域将会拥有怎样的新面貌。
一 专业化——名校陆续退出
近几年,多所名校陆续退出继续教育舞台,对于自考来说,这样的学校主要集中于老牌985、211名校,而延伸至成考则会发现,很多一本也逐渐退出了成教领域
对外说法中最常出现的词是“定位”。
人大由于人才培养定位调整,停止担任主考院校
南大更直接,要建设双一流。
实际上,也有其他院校明确提出,根据教育部最新指示,双一流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,是国际化的高端人才,为了调整学校重心,放弃自考。
新时代的高等教育,是专业化的、分层次的。每一所高校都用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,最顶级的教育资源将只用来培养更专业的人才
因此,众多一本大学退出成考,众多985退出自考。
但不用担心的是,由于自考的形式与成考有本质性差异,同时含金量较高,尽管主考院校会有一定降级,但最终仍会稳定在一本以上,而不是陷进三本之中。
二 规范化——课程变革、学位改革
与世纪初的蓬勃发展不同,近十几年来,继续教育的含金量遭到了剧烈贬值。
自考官方文件中规定的与全日制学生享有同等待遇成为了一纸空文,尽管国家一再呼吁强调,但学历歧视仍时有发生,归根结底,是自考没能跟得上时代形势的发展
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,自考也必须变得更加专业化、规范化。这也是近两年自考变革的重要改革方向,一方面,课程变革,另一方面,学位改革
课程变革涉及两个倾向,全国统一化,和,地方特色课程。
全国统一化不难理解,即国家下发统一课程标准,统一专业代码,统一专业必修课程名称、代码、教材,拉动各地自考公平的同时,拉齐全国自考整体水平。
但同时,也给予部分地方更多的权力,在国家统一规范下,让地方利用地方性课程,培养更适合本地发展的人才,服务当地需求,这其中,就包括上海、海南,以及下半年马上就要完成课程大换血的甘肃。
对于这些地方的同学而言,由于地方性课程的复习资料较少,自考难度将更上一层楼。
学位改革则是从另一方面对自考提出 了规范要求
2019年,国务院发布政策文件
通知明确规定了,只有高校拥有全日制专业的学位授予资格,才能拥有继续教育的学位授予资格。
21年7月,广东省就率先发布了《广东省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实施细则》,明确了改革开始,甚至由于改革毫无预警且没有安排过渡期,引起考生极大不满。
而后,多所大学陆续响应政策,至今,学位改革已初步完成,但学位获取标准却仍在提高。
三 小而精——考位压缩、学位获取难度加大
今年年初,教育部下发文件,为下一阶段成教改革做部署
文件开头就点明下一阶段学历继续教育的主旨“少而优、小而精”提出,要压减“过热专业”
事实上,早在前几年,自考考位的压减就已经初见端倪
不少同学在报名时都遇到了“考位已满”的情况。国家开始对于自考专业人数进行宏观调控,而不久前被裁撤的一批热门专业如汉语言文学专科、新闻学专科,或也因为学习人数远超社会对该专业人才所需人数导致。
而有幸挤入自考大军开始自考的同学,学位获取也不再简单。复旦大学最新的学位获取标准改革于22年下半年开始实行
要求学位课程75以上+学位英语+学位考试,比之前并不要求毕业均分,只加考学位英语的规定难了许多
宁波大学的学位获取方式改革今年开始实行,要求平均成绩排名专业前15%。
也就是说,不论毕业均分多高,注定有85%的自考生,拿不到学位证。而这份改革,并不是宁波大学独一份。
“小而精”的改革方向,要求自考人才培养的体量小,但每个人单拎出来,又都可以是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
一方面对同学们来说将是不小挑战,另一方面则对自考生的后续发展,乃至国家的整体实力提升都十分有利。
四 少而优——专业裁撤
前两年震惊一时的意见征求稿指出要完善办学标准。
基于这个想法,我们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。最早在1998年,教育部就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。
而随着发展,专业规范政策也不断更新,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医学等自考无法承载的自考专业。
此外,2021年新文件又对向高校办学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近年来,这样的变化更为明显,各地都陆续分批次裁撤、整合了不少专业,其中一部分是不适合自考形式,通过自学没办法完全掌握的专业
另一部分则是办学条件不足、价值不大、报考人数较少的有缺陷的专业。这样的思想在今年新出的文件中也有所体现。
裁撤没有不符合标准的专业,压减热门专业,删除冷门专业,自考将建立一个少而优的体系。
在这个体系中,我们将培养出更具专业性,更符合时代要求,更贴合国家发展脉搏的人才。
而在专业化、规范化的系统管理下,我们的自考也将重回巅峰,真正实现它原本的价值,没有围墙的大学,没有门槛的高等教育,国家人才培养的辅助手段。
不久的将来,或许自考人将真正拥有和全日制考生平起平坐的平等权利。
以上是重庆自考助学网为您整理的相关内容,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的在线咨询老师。
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
与考生自由互动、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。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随时获取自考政策、通知、公告以及学习资料、学习方法、教程。
声明:本站为重庆自学考试民间交流网站,近期自学考试动态请各位考生以省教育考试院、各市自考办通知为准。
本站地址:重庆市九龙坡区歇台子党校4楼 咨询电话: 023-6863-7899
Copyright © 2018-2021 重庆自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.丨 版权所有: 重庆蔚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